“币圈凉兮” 的感叹在 2025 年秋再度成为市场主旋律,最新消息显示,这场 “寒冬” 并非短暂调整,而是监管全面收紧与投机泡沫破裂共同引发的行业深度洗牌。从交易所连环暴雷到空气币批量归零,市场数据与监管动态均印证:依赖炒作的币圈旧生态正在崩塌,而真正的价值标的开始凸显。
监管围剿升级是 “币圈凉兮” 的核心推手,近期多地密集出手形成合围之势。国内层面,北京、上海等六省市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专项排查,重点打击为境外交易所提供引流、代理的 “灰色通道”,仅 10 月上旬就查处非法中介平台 23 家。海外市场更传来强监管信号:美国 SEC 对 3 家涉嫌 “集中控盘” 的 Meme 币发行方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虚假宣传收割散户,特朗普币关联机构 CIC Digital 亦在调查名单中,与此前白宫峰会造势形成讽刺对比。这种全球协同监管力度远超 2017 年 “九四公告” 后的整治,直接切断了空气币的生存链条。
交易所与项目方暴雷潮持续发酵,成为 “币圈凉兮” 的直观表现。最新数据显示,9 月以来已有 17 家中小型交易所因流动性枯竭暂停提现,其中东南亚交易所 Zipmex 的破产清算波及超 5 万名中国投资者,维权因 “服务器在海外、责任人隐匿” 陷入困境。项目端更显惨烈:借 “AI + 元宇宙” 概念炒作的代币平均跌幅超 92%,某宣称 “获中东资本注资” 的空气币直接跑路,其套路与特朗普币 “靠噱头拉涨” 如出一辙。与此形成反差的是,Metis 等有生态支撑的代币跌幅控制在 15% 以内,凸显 “价值抗跌” 的核心逻辑。
市场资金加速 “用脚投票”,进一步放大 “币圈凉兮” 的效应。加密货币总市值较年初缩水 42%,但比特币 ETF 持仓量逆势增长 18%,TON、ONDO 等价值标的资金净流入超 30 亿美元,资金正从空气币向合规资产转移。链上数据显示,散户钱包活跃度降至 2020 年以来新低,而机构对 “无白皮书、无运营主体” 代币的抛售力度持续加大,与特朗普币前十大地址垄断 80% 流通量的控盘风险形成呼应,印证市场正告别投机狂欢。
“币圈凉兮” 的最新消息,本质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必然。正如 2018 年币圈寒冬后区块链技术加速落地,此次调整同样在淘汰泡沫 —— 监管清除非法套利空间,市场筛选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凉兮” 不是末日,而是看清陷阱的契机:远离特朗普币式的炒作标的,聚焦 Metis 般有技术沉淀的资产,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立足。币圈从未真正 “凉透”,凉的只是收割韭菜的虚假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