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工币中国央行批准了吗今天?骗局本质与监管红线解析

 

“超工币中国央行批准了吗今天” 的疑问,本质是对虚拟货币合规性的追问。明确答案是: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超工币从未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且其相关活动已涉嫌非法金融诈骗,投资者需警惕 “央行背书” 的虚假宣传。

从监管定性来看,超工币完全触碰非法金融活动红线。中国人民银行等 10 部门早在 2021 年就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2025 年监管政策进一步升级,不仅将虚拟货币 “挖矿” 列为淘汰类产业,更明确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非法。超工币作为无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代币,既未被纳入法定货币体系,也未获得任何金融监管许可,所谓 “央行批准” 纯属骗局话术,与此前 DINO 币、中本聪 OEX 等虚假代币的包装套路如出一辙。

超工币的 “央行批准” 谎言已伴随诈骗案例被戳穿。2024 年 10 月,交通银行大连某支行就曾拦截一起超工币诈骗案:不法分子以 “国家级项目、央行背书” 为噱头,诱导八旬老人开户投资,其推荐的 “ECC” 等关联软件均被反诈系统预警。这类骗局的典型逻辑是:虚构 “央行批准”“政策扶持” 等身份,通过赠送代币、承诺高息吸引用户,再以 “激活账户”“升级权限” 等名义骗取资金,最终关闭平台失联,与 LUNC 币背后 “谣言驱动行情” 的投机陷阱相比,其诈骗属性更为直接。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超工币的运作模式兼具非法集资本质。与比特币等有技术架构的虚拟货币不同,超工币无任何应用场景与技术支撑,其所谓 “价值增长” 完全依赖新投资者的资金注入,形成典型的庞氏骗局链条。结合 2025 年 7 月发布的司法意见,此类通过虚拟资产转移资金的行为,已被纳入洗钱罪的规制范围,参与交易不仅面临资金损失,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需特别提醒的是,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从未松动。即便部分境外地区实行牌照化管理,境内仍坚持 “全面禁止” 原则,任何宣称 “央行批准”“合规交易” 的虚拟货币项目均为骗局。此前查处的虚拟货币案件显示,此类骗局平均存续周期不足 6 个月,超工币相关软件已被反诈系统标记,其风险等级远高于普通投机性代币。

综上,超工币从未获得中国央行批准,且已沦为诈骗工具。投资者切勿被 “官方背书” 的谎言迷惑,牢记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发现可疑项目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