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ETF 质押申请有哪些最新消息?” 的疑问,随着境外市场政策调整持续升温。从公开信息看,香港已率先落地以太坊 ETF 质押服务,美国仍处于预期阶段,但无论境外进展如何,我国境内始终严禁任何虚拟货币相关交易活动,追逐这类 “最新消息” 参与投机,只会陷入财产与法律的双重危机。
境外以太坊 ETF 质押申请与服务已形成明确进展,呈现 “香港落地、美国待批” 的格局。香港是目前全球少数批准以太坊 ETF 质押服务的地区,2025 年 4 月香港证监会出台专项通函后,华夏基金、博时基金迅速响应,成为首批获批机构,允许将最多 30% 的 ETF 持仓用于质押,质押节点分别由 OSL、Hashkey 等合规机构提供。截至 10 月,这些质押服务已运行半年,其收益与以太坊链上动态挂钩,当前年化收益率约 3.07%,若遇 Memecoin 热潮等链上活跃期,收益率可能短期升至 10% 以上。而美国市场仍停留在 “预期阶段”,尽管 2024 年 5 月已批准 9 只现货以太坊 ETF 上市,且 2025 年 9 月灰度旗下两只 ETF 完成上市规则升级,但 SEC 尚未开放质押权限,分析师预计可能在 2025 年底允许 ETF 内部质押。
值得警惕的是,境外 “质押服务落地” 的消息常被境内投机者与骗子利用,成为诱导入局的新话术。部分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散布 “紧跟香港政策,境内可代买质押型以太坊 ETF”“质押收益稳赚不赔” 等虚假信息,甚至伪造 “与华夏基金合作” 的资质文件,诱导用户在虚假平台充值 “申购”。这种套路与此前 MBEX 交易所 “老师带单” 骗局本质一致 —— 以 “合规背书”“稳定收益” 为诱饵,实则通过虚假交易平台收割资金,2025 年广东警方破获的同类案件中,就有骗子借 “香港 ETF 质押” 噱头诈骗超千万元。
我国监管政策早已彻底否定以太坊 ETF 及质押活动的合法性,境外进展无法改变境内红线。2021 年十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以太坊 ETF 作为虚拟货币衍生产品,自然被纳入禁令范围。境内用户若试图通过 “代持”“翻墙” 等方式参与境外质押型 ETF,首先违反《网络安全法》;若涉及资金跨境转移,还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或帮信罪,2025 年上海就有案例因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赃款被判有期徒刑。更关键的是,此类交易不受法律保护,景德镇法院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纠纷因非法属性,相关损失需自行承担。
即便抛开法律风险,以太坊 ETF 质押本身也暗藏市场风险,与 “稳赚” 假象不符。从收益看,其年化收益率仅 3% 左右,低于 Solana 等其他公链质押收益,且受链上活动影响波动剧烈;从价格关联看,ETF 质押收益与以太坊价格深度绑定,2025 年 7 月 ETH 虽因 ETF 流入上涨 40%,但历史上也曾因市场波动腰斩,投资者仍面临价格暴跌风险。这些风险在境内只会因交易非法进一步放大,一旦出现亏损或骗局,维权无门。
必须认清:境外以太坊 ETF 质押与我国合规金融产品有天壤之别。我国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发行,有国家信用背书,服务于合法支付场景;而境外以太坊 ETF 质押是基于虚拟货币的投机行为,其 “合规性” 仅局限于当地市场,与境内法律体系完全冲突。
总之,以太坊 ETF 质押申请的境外进展对境内用户无实际意义,反而暗藏诈骗陷阱。核心不在于 “消息是否最新”,而在于 “境内严禁参与”。远离所有虚拟货币及衍生产品炒作,选择金融监管认可的合规渠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