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是以太币(ETH)挖矿的诞生之年,这一年以太坊网络正式启动,以创新的 PoW 机制开启了区块链 2.0 时代的挖矿序幕,为后续行业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7 月 30 日,以太坊发布首个阶段版本 “前沿”(Frontier),标志着以太币挖矿正式落地。此时的挖矿尚处试验阶段,软件虽不完善但已能实现基本挖矿功能,吸引了全球首批尝鲜者。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币挖矿初期便适配显卡算力,普通用户无需专业矿机,只需搭载中高端显卡的电脑即可参与,这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
核心挖矿机制上,2015 年最具标志性的设计是 “难度炸弹” 的引入。8 月,以太坊团队首次提出这一概念,设定从 20 万区块高度(约当年 8 月下旬)开始,挖矿难度将呈指数级增长。这一机制本质是为未来从 PoW(工作量证明)向 PoS(权益证明)切换铺路,通过逐步提升难度倒逼矿工接受共识机制转型,同时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主链分叉风险。
收益与生态方面,2015 年以太币区块奖励固定为 5 枚 ETH,且当时币价处于低位,挖矿更多是技术爱好者的尝试性行为。国内矿工成为重要参与者,鱼池(F2Pool)的神鱼等早期从业者已开始贡献显卡算力支持网络运行,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当年也曾专程拜访中国矿工争取支持。此外,以太坊中国社区 “以太坊爱好者” 同步成立,为挖矿技术交流和生态普及提供了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2015 年国内对虚拟货币挖矿尚未出台明确监管政策,行业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但这一年的挖矿实践,不仅验证了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的可行性,更培育了早期矿工群体,为 2016 年 ERC-20 代币标准的推出和行业爆发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