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落地时间:从试点深化到生态成型的演进之路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其 “落地” 并非单一时间节点的 “正式上线”,而是历经试点扩容、场景渗透、跨境突破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当前已进入规模化应用与生态构建的关键阶段。

从试点落地进程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推广呈现 “由点及面” 的清晰脉络。早在 2020 年,深圳、苏州等城市率先启动封闭试点,拉开落地序幕;截至 2024 年 7 月末,试点已覆盖 17 个省(市)的 26 个地区,累计交易金额达 7.3 万亿元,个人钱包开立数量突破 1.8 亿个。2025 年成为落地加速期:9 月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标志着跨境支付基础设施落地;10 月三亚实现外币现钞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业务,填补了境外游客支付场景的空白,这些节点共同构成了数字人民币落地的关键里程碑。

区域落地成果已形成示范效应。苏州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累计交易额突破 9 万亿元,占全国 70%,流通中余额达 77.3 亿元,成为数字人民币落地的 “样板间”;广东则以 4490 万个个人钱包、620 万户支持商户的规模,实现消费笔数全国第一。在跨境领域,2025 年深圳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完成 6800 万元跨境贸易结算,苏州货币桥交易金额较去年增长超 40 倍,验证了数字人民币跨境落地的可行性。

未来落地规划已明确时间表。广州提出 2025 年 6 月实现民生领域场景显著覆盖,2026 年底基本达成特定区域全覆盖;上海计划 2025 年底形成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强调,将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从零售支付向批发金融、从国内应用向跨境互通延伸,逐步实现 “全场景落地”。

综上,数字人民币已完成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跨越,2025 年的系列关键举措标志其进入 “生态成型期”。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数字人民币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落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支付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