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什么币收益高?非法陷阱下的收益幻象与法律危机

 

“挖矿什么币收益高?” 的追问,正成为不法分子诱导投资者踏入非法金融活动的诱饵。检索 2025 年司法案例与监管政策发现,国内已全面禁止虚拟货币挖矿,任何宣称 “高收益” 的挖矿币种非空气币骗局,即涉嫌违法,参与者不仅难以获得收益,更可能面临资金清零与刑事追责的双重危机。

首先必须明确:国内不存在 “合法高收益” 的挖矿币种。2021 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十部门联合通知更强调挖矿及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从司法实践看,厦门中院曾判决出售矿机的合同因涉及非法挖矿无效,武汉武昌区法院也认定以 “存储服务器买卖” 掩盖挖矿目的的交易违法。这意味着,无论宣称 “收益高” 的是比特币、Filecoin 还是 Pi 币,挖矿行为本身已触碰法律红线,不存在合规收益空间。

所谓 “高收益币种” 实为两类典型骗局的包装。一类是 “设备收割” 骗局,以 “挖 Filecoin 收益翻番” 等名义,诱导购买高价 “矿机” 或 “存储服务器”,武汉周某就因相信 “产币量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的承诺,花费 17.98 万元购买设备,最终仅追回 12 万元。这类骗局中,所谓 “高收益” 全靠虚假数据支撑,设备实际挖矿效率极低,甚至根本无法产币。另一类是 “零成本挖矿” 陷阱,如 Pi 币宣称 “手机挖矿零投入高回报”,吸引大量老年人入局,却通过锁仓机制限制交易,实际单价仅 0.26 美元,且线下 “质押兑换” 实为骗取代办费的套路,与 “鲸道币 WTH” 的虚假宣传逻辑如出一辙。

即便侥幸参与挖矿,收益也终将化为泡影,且风险远大于收益。从资金安全看,挖矿依赖的交易平台多为非法境外站点,2025 年多地警方通报显示,此类平台常以 “系统维护” 为由冻结资产,或直接跑路,资金追回率不足 5%。从法律层面,厦门中院判例已明确,参与挖矿相关的交易合同无效,即便支付货款也可能无法全额追回;更严重的是,若挖矿资金涉及诈骗洗钱,参与者可能构成帮信罪,此前已有用户因倒卖挖矿产出的虚拟货币获刑。此外,挖矿需消耗大量能源,设备维护成本高,实际收益常被成本抵消,武汉案例中周某的设备托管成本就蚕食了大部分 “理论收益”。

值得警惕的是,诈骗分子正不断翻新 “高收益” 话术。从 “矿机托管” 到 “手机云挖矿”,从 “质押挖币” 到 “团队算力加成”,本质都是鑫慷嘉骗局 “高息诱骗” 的变种 —— 用专业术语制造信息差,以小额返利维持假象,最终卷走资金。Pi 币骗局中,组织者甚至通过签署 “免责协议” 规避责任,用 “黑金卡兑换” 等噱头持续收割老年人,暴露了 “高收益” 宣传背后的险恶用心。

面对 “挖矿什么币收益高?” 的问题,答案清晰且明确:国内不存在合法的高收益挖矿币种,任何相关宣传均为骗局或违法陷阱。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认清挖矿行为本身非法,收益不受法律保护;二是拒绝任何 “购设备挖矿”“零成本挖币” 的诱惑。如发现相关线索,立即向公安机关或发改委举报,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