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加密市场合规化浪潮中,FIGHT 币(全称 Fight to Fame Token,简称 FFT)绝非普通的小众代币,而是被红色通缉犯施建祥操控的诈骗工具。这款曾以 “影视 + 区块链” 为噱头的代币,其背后的运作逻辑与 400 亿 “快鹿系” 骗局如出一辙,如今已沦为监管打击与市场唾弃的对象,与 OKX 等合规平台上的主流资产形成刺眼反差。
FIGHT 币的诞生,本质是诈骗分子的 “借壳重生”。其实际操控者施建祥,正是 2019 年因 “快鹿系” 集资诈骗案被上海一中院定罪、涉案金额达 434 亿元的主犯。在潜逃美国后,他重操旧业,于 2019 年推出 “Fight to Fame” 项目及配套代币 FIGHT 币,宣称打造 “动作明星真人秀 + 区块链投票” 生态,FFT 可用于影视消费、游戏流通等场景。这种 “金融 + 影视” 的包装套路,与他此前虚构电影票房非法集资的手段完全一致,只不过换用了加密货币的新马甲。
虚假叙事与名人站台是其圈钱的核心手段。为骗取信任,施建祥不仅找来迈克・泰森等名人宣称合作,还在官网虚构 “代币价值上涨 3233%、总市值达 300 亿美元” 的虚假数据。但经查证,主流交易所均无 FIGHT 币的交易记录,其所谓的 “白皮书” 完全不符合合规项目标准 —— 既未披露核心开发团队,也未说明代币发行机制与锁仓规则,更无任何技术创新描述。这种 “无真实应用、无合规架构、无技术支撑” 的 “三无状态”,彻底暴露了其炒作本质。
监管打击与真相败露使其迅速走向崩塌。2021 年 11 月,施建祥因签证欺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被捕,当时他仍在推广 FIGHT 币。此前,美国 SEC 已叫停其关联公司的证券活动,中国使领馆也多次提醒公众警惕该骗局。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FIGHT 币已从私募时宣称的 10USDT 跌至 0.0001USDT 以下,24 小时交易量不足 100 美元,流动性池彻底枯竭,沦为 “僵尸代币”。更讽刺的是,其所谓的 “影视生态” 从未落地,唯一的 “成果” 仅是施建祥用于洗钱的工具。
对比合规项目可见其诈骗本质。Libra 等正规项目的白皮书会明确披露使命愿景、技术原理与团队构成,OKX 等头部交易所上线的代币均需通过主体资质、生态落地等多重审核。而 FIGHT 币从操控者身份到项目宣传全是谎言,完全违背了区块链项目的基本诚信原则。施建祥的落网与代币的崩盘,印证了 “诈骗代币终将被监管清算” 的必然规律。
对投资者而言,FIGHT 币的教训极为深刻:其一,警惕 “名人站台 + 热门概念” 的包装陷阱,泰森等明星的虚假合作证明,站台不等于项目可靠;其二,核查项目主体至关重要,像施建祥这样有犯罪前科的操控者,其项目必然暗藏风险;其三,远离无主流交易所上线、无真实应用的代币,此类资产本质是收割工具。
综上,FIGHT 币是加密市场诈骗的典型样本,其兴衰史就是施建祥诈骗手法的延续。在监管对非法代币持续高压的 2025 年,这类由犯罪嫌疑人操控的代币已无生存空间。它的覆灭再次警示:加密投资的核心是穿透表象看本质,唯有像 OKX 平台上那些合规透明的资产,才具备基本的信任基础,而 FIGHT 币这类骗局,终将被钉在行业耻辱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