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马克币相关消息更多聚焦在其过往风险警示及传销本质的持续曝光上。马克币自诞生起便深陷争议泥潭,它打着虚拟加密货币的旗号,实则是精心包装的传销骗局。
从历史案件来看,2017 年江苏省沛县法院的判决影响深远。席某将马克币传销组织从挪威引入中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该组织在全国发展会员账号达 58 万个,涉案金额数亿元人民币。席某通过设立不同级别会员制度,以缴纳 150 欧元至 25000 欧元不等金额购买虚拟马克币筹码,承诺参与者可获分红、升值,引诱人们发展下线,形成三层级以上的传销网络,最终席某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近年来,各国及相关机构也不断发布对马克币的风险提示。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曾发文提醒,“马克币” 以炒作虚拟货币概念为包装,用高额利息作诱饵,借助国际金融互通便利,吸引投资人在 APP 小程序或在线交易平台投资。此类融资常远程或跨境操作,躲避金融监管,当资金集聚到一定程度,交易平台便会突然终止运行,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
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马克币这类非法传销项目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但需注意,其变种或类似诈骗模式仍可能存在。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模仿马克币模式,推出新的虚拟货币项目,换汤不换药地继续行骗。普通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认清虚拟货币投资风险,尤其是那些承诺高回报、依赖拉人头获利的项目,极有可能是传销骗局。
目前虽无马克币在交易价格、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正面积极消息,但对其过往劣迹及诈骗本质的持续揭露,有助于净化金融投资环境,让更多人免受其害。投资者应牢记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远离马克币这类非法项目,选择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