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 币为什么一直跌

在加密货币市场中,ZK 币价格持续走低,令投资者忧心忡忡。深入探究,其下跌由多方面因素所致。

今年 4 月 15 日,一场严重的安全事件给 ZK 币带来沉重打击。黑客入侵了 ZKsync 的管理员账户,利用与空投合约绑定的权限,调用 sweepUnclaimed () 函数,非法铸造了 1.11 亿个无人认领的 ZK 代币,价值高达 500 万美元。这些新增代币流入市场,瞬间打破供需平衡,大量抛售导致价格直线下滑,当日跌幅近 20%。尽管官方强调协议和用户资金安全,但市场信心已严重受挫,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纷纷抛售持有的 ZK 币,使得价格后续持续低迷。

从市场供需层面看,ZK 币自 2024 年 6 月上线并进行大规模空投后,就面临着供应增加的压力。36.75 亿个 ZK 代币被分配至 695,232 个钱包地址,占总供应量的 17.5%。然而,大量获空投者选择抛售套现,Nansen 数据显示超 40% 接收者直接清仓,41.4% 部分卖出,仅 17.9% 持有。这导致市场上 ZK 币供应量远超预期,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价格难以支撑,一路下行。

项目生态活跃度的下降也对 ZK 币价格不利。ZKsync 作为以太坊 Layer2 扩容方案,曾备受关注。但在空投后,生态活跃度急剧下滑,活跃地址数量下降 83.5%,日均交易量暴跌 86%。生态内项目缺乏吸引力,新应用和用户增长缓慢,使得 ZK 币的使用场景受限,其作为生态内价值媒介和治理代币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投资者对其未来价值预期降低,进一步推动价格下跌。

此外,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大环境也影响着 ZK 币。2025 年初,加密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市场资金量减少,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像 ZK 币这类高波动性的小众加密货币首当其冲,资金不断流出,价格持续承压。

ZK 币一直跌是安全漏洞、市场供需失衡、生态活跃度下降以及加密市场大环境不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在面对此类情况时,需密切关注项目后续发展,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