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户使用 USDT 进行支付属于明确被禁止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公告和通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而 USDT 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其在商业场景中的支付应用已被严格限制。
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通知特别强调,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不得从事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炒作,以及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结算服务等活动。这意味着商户若接受 USDT 作为支付手段,无论用于商品销售还是服务结算,都违反了上述规定,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从监管实践来看,中国对虚拟货币支付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强。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通道的平台和商户。例如,2023 年某电商平台商家因在店铺公告中注明 “支持 USDT 支付”,被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并责令整改,相关商品链接被下架;部分线下商户因私下接受 USDT 结算,涉嫌非法经营,被依法追究责任。这些案例表明,商户使用 USDT 支付不仅不被允许,还将面临明确的监管后果。
禁止商户使用 USDT 支付,本质上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USDT 等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且缺乏实际价值支撑,若用于商业支付,可能导致交易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 商家可能因 USDT 价格暴跌遭受损失,消费者也可能因交易纠纷难以维权。此外,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通性,容易被用于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对于商户而言,应严格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拒绝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支付,选择人民币等法定货币作为唯一结算方式。若发现有平台或个人诱导使用 USDT 支付,可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只有坚守合规经营底线,才能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承担法律风险,保障自身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中国明确禁止商户使用 USDT 进行支付,相关行为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将面临监管处罚。商户需认清虚拟货币的非法金融属性,自觉抵制 USDT 支付,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