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行机制来看,USDC 采用的是 “法币储备 + 链上发行” 模式。发行方表示,每发行 1 枚 USDC,都会在银行账户中存入 1 美元作为储备金,并且会定期接受第三方机构的审计,以此来维持其价格的稳定。这种设计使得 USDC 的价格相对平稳,不像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那样波动剧烈,因此常被用作加密货币交易中的中间媒介。投资者在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时,常常会将其他虚拟货币兑换成 USDC 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或者通过 USDC 实现跨平台的资金转移。然而,所谓的储备金审计并非毫无漏洞。2023 年硅谷银行爆发危机时,Circle 公司披露有 33 亿美元的 USDC 储备金存放在该银行,这一消息导致 USDC 价格短暂下跌至 0.87 美元,与 1 美元的挂钩机制出现松动,充分暴露了其储备资产并非绝对安全。
在功能方面,USDC 主要应用于加密货币生态体系内的交易结算。在各类虚拟货币交易所中,用户可以用 USDC 购买比特币、以太坊等其他虚拟货币,也能将手中的其他虚拟货币兑换成 USDC,再通过一定渠道兑换成法币(尽管这种行为在我国是被禁止的)。此外,一些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还支持用户将 USDC 进行质押来获取所谓的利息。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操作都属于我国严禁的虚拟货币相关业务。2021 年,我国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代币兑换服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USDC 的交易、兑换等行为均在此列。
USDC 的风险还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法律风险,我国严禁任何与 USDC 相关的交易炒作活动,参与其中可能会面临资金被冻结、没收等处罚。2023 年,某地警方就查处了一起利用 USDC 进行洗钱的案件,犯罪团伙借助 USDC 的跨境流通特性转移诈骗资金,涉案金额高达 5 亿元,12 名涉案人员因犯洗钱罪被依法判刑。其次是信用风险,发行方对储备金的管理存在隐患,如果储备金被挪用或者存放储备金的银行出现挤兑等问题,USDC 的价格就可能出现崩盘。2022 年,某小型稳定币就因储备金不足引发了挤兑潮,其价格暴跌 90%,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另外,USDC 的匿名交易特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的资金通道,用户一旦不慎参与到这类资金流转中,就可能卷入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