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虚拟货币的浪潮中,派币(Pi Network)以 “手机免费挖矿” 的低门槛模式吸引了千万用户,但其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从项目本质、运作模式和实际风险来看,派币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派币的 “挖矿” 机制完全背离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逻辑。主流虚拟货币如比特币,挖矿需要通过复杂的算力运算维护网络安全,过程消耗大量能源且门槛极高;而派币所谓的 “挖矿” 仅需用户每天打开手机点击按钮,无需任何算力投入。这种 “零成本挖矿” 的模式看似友好,实则违背了区块链 “去中心化”“算力保障安全” 的基本原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曾指出,派币算法简单易破解,缺乏技术公信力,其所谓的 “区块链” 更像是中心化的数据库,数据可被项目方随意操控。
从运作模式看,派币的扩张依赖典型的传销式拉人头机制。用户想要提升 “挖矿” 速度,必须邀请好友注册,形成层级关系。这种模式与传销 “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 的特征高度吻合,本质是通过新用户的加入维持项目热度,而非依靠技术或应用创造价值。项目方从未明确说明派币的实际应用场景,却不断渲染 “未来上市后价格暴涨” 的预期,诱导用户投入时间和社交资源,本质上是在收割用户流量和信任。
派币的技术根基存在致命缺陷。其官网未在正规渠道备案,核心代码未在 GitHub 等开源平台公开,与主流区块链项目的透明化操作完全不同。这意味着项目方可以暗箱操作数据,比如伪造 “挖矿” 产量、虚构用户数量等。2023 年,有技术团队拆解派币 APP 后发现,其所谓的 “区块链节点” 仅为本地存储的虚假数据,根本没有形成去中心化网络,所谓的 “加密货币” 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
更关键的是,派币的盈利模式完全依赖 “预期炒作”。项目方通过模糊宣传拖延上线时间,反复承诺 “即将上主网”“将登陆主流交易所”,却从未兑现。实际上,正规交易所对上线币种有严格的技术审核和合规要求,派币因缺乏真实价值支撑,根本无法通过审核。所谓的 “派币价格” 仅在少数非法交易平台流转,且价格完全由庄家操控,用于诱骗新用户接盘。
我国监管部门早已将派币定性为传销骗局。多地警方通报显示,派币通过 “免费挖矿” 吸引用户,再以 “兑换豪车”“房产” 等虚假宣传诱导投资,实际是骗取用户资金的诈骗工具。2022 年,江苏警方破获的派币传销案中,涉案团伙通过搭建虚假交易平台,诱导用户充值购买 “派币云矿机”,涉案金额达 2.3 亿元,最终 92 名嫌疑人被判刑。
派币并非真正的虚拟货币,而是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传销骗局。其所谓的 “挖矿”“升值” 都是项目方编造的谎言,目的是通过拉人头和虚假预期收割用户。面对此类项目,公众应保持清醒,远离 “零成本暴富” 的诱惑,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避免沦为骗局的牺牲品。